欧盟欲打造本地版星链
布鲁塞尔想跟卫星集团合作,搞个本地版的Starlink
3月27日消息,金融时报发文章说,在美国威胁要切断马斯克的星链在乌克兰的网络服务之后,欧洲打算出钱搞个本地版的星链。
上周,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防务白皮书,提到布鲁塞尔应该“资助乌克兰使用欧盟本土商业供应商的服务”。这对那些处境艰难的欧洲卫星公司来说是个好消息。
西班牙的卫星公司Hispasat的CEO米格尔·安赫尔·潘杜罗告诉金融时报,布鲁塞尔已经让他所在的公司、欧洲通信卫星公司以及欧洲卫星公司列出一份可以给乌克兰提供的服务清单。他说:“这些都是我们现在能提供的服务。”
最近几周,欧洲在太空主权方面的动作让负债累累的运营商,比如欧洲通信卫星公司和欧洲卫星公司的股价上涨了不少。但是,即使有欧盟的资金支持,这事也不容易做成。
星链在乌克兰有4万台终端设备,给普通用户、政府,特别是前线部队提供服务。士兵们甚至把星链的小型用户终端装到无人机上,用来传输实时视频,帮助指挥进攻行动。
欧洲传统卫星公司面临生存危机
行业里的专家说了,现在欧洲没有哪个网络能像星链那样,啥都能干。相反呢,欧洲那边的方案得靠不同轨道上的卫星拼凑起来,这些卫星性能还不一样,而且不同的网络还得用不同的接收设备。
潘杜罗也说了:“现在没谁能代替星链。不过呢,也许会有些别的选择,虽然不能完全顶替星链,但至少能稍微缓解一下因为少了这些功能带来的麻烦。”
一个竞争公司的高管说得更直接:“星链这东西太厉害了,便宜又好用,覆盖面还广,简直无敌。”
问题的关键就是,欧洲和其他地方的传统卫星公司都没法像星链那么灵活。好多公司以前都以为太空运营的那些难题能保护自己不受影响,所以想靠着新的通讯业务来补救电视广播收入减少的问题。
可是星链一出来就全变了。为啥?因为它有SpaceX这个母公司帮忙,发射成本低得吓人。太空咨询公司Novaspace的老总让-巴蒂斯特・泰波就说:“一出世就把一切都改变了。”
因为星链带来的冲击和价格压力,传统的卫星公司开始把注意力转向高性能的地球同步轨道网络和新轨道。2022年的时候,欧洲通信卫星公司就收购了OneWeb公司。OneWeb跟星链一样在近地轨道上跑,不过它的高度是1200公里。
欧洲两大卫星公司深陷财务危机
同时呢,欧洲卫星公司利用它的O3b mPower网络,在中地球轨道上扩展业务,并且还在收购竞争对手——地球静止轨道运营商国际通信卫星公司。
这两家公司都欠下了巨额债务,就为了给它们的多轨道战略提供资金,但这些措施到现在还没见成效。
因为地面站的建设速度比预期的慢,OneWeb公司很难达到最初的收入目标。分析师们还觉得,负债累累的欧洲通信卫星公司自己可能很难负担得起新一代OneWeb卫星的资金需求,大家普遍认为这些新卫星对跟星链更先进的技术竞争非常重要。
欧洲斥资100亿欧元的旗舰项目“Iris²”,打算从2030年开始提供安全的政府通信服务,这可是欧洲十年来最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对筹集上面那些资金特别关键。
与此同时,欧洲卫星公司在2023年推出的新型mPower O3b系列卫星的第一批就出现了电力问题,结果导致了额外的投资和减值费用。
最近几个月呢,为了避免这两家公司的债券违约而买保险的成本飙升到了历史最高点,后来随着投资者开始关注潜在的国防意外之财,这个成本才有所下降。
不过这两家公司还是坚信,市场最终会认可它们的战略的。
欧洲卫星公司CEO:要替换星链是不可能的
欧洲卫星公司的老大阿德尔·萨利赫说了,想一下子把星链给替换了?那是不可能的。不过呢,他也说了,从长远来看,欧洲还是能做到的。“就一个轨道网络的话,太脆弱了,没韧性。要是想有韧性,还能有备用的,流量也能转移,那你就得弄多个轨道网络才行。”